行业资讯

央视记者探秘“华夏笔都”:老毛笔写出年产值14.5亿

时间:2014-8-6 16:20:56  作者:  来源:  查看:47  评论:0
内容摘要:  对于以电脑办公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来说,毛笔早已成为多数人脑海中历史的记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毛笔的市场可以被忽略。自东汉末年就开始制作毛笔的江西进贤文港镇,因为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在现代社会的氛围下,把毛笔产业培育得更加兴旺。如今文港年产毛笔6亿支,产值14.5亿元。走进文港镇,...

  对于以电脑办公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来说,毛笔早已成为多数人脑海中历史的记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毛笔的市场可以被忽略。自东汉末年就开始制作毛笔的江西进贤文港镇,因为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在现代社会的氛围下,把毛笔产业培育得更加兴旺。如今文港年产毛笔6亿支,产值14.5亿元。走进文港镇,你会立刻被这“华夏笔都”的文化商业所震撼。

  文港着力打造中国笔都,全镇人均收入增加万元

  这一天,文港镇迎来农历二十一的开集。上午10点,皮毛市场内人声鼎沸,数百个出售毛笔笔头和笔杆的档口整齐排开,毛笔制造商朱耀胜正游走于各个摊位,仔细地选择原料。

  文港秋水毛笔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耀胜:现在有什么好的猪鬃?

  文港毛笔经营者:好猪鬃都在这里。

  朱耀胜:明天我到你们,你把你所有的样品,最好的材料拿给我看一下,看一下以后,你一个品种打两个包装,每一个型号。

  在文港,每月农历逢一、四、七都要举行“笔市”,分为两层的展示大厅涌入了上万人进行交易,已经进入伏天,很多人忙于生意,浑身大汗都顾不上擦。

  文港毛笔经营者:生意好的话,卖个一两千元钱,生意不好,几百块钱也卖。

  一层是皮毛原料区,大大小小有狼毫、羊毫、紫毫等八大类1000多个品种。内行的明眼人总能从这儿选到物美价廉的毛料。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买的什么毛啊?

  文港毛笔经营者:马毛。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马毛适合做什么样的毛笔?

  文港毛笔经营者:做狼毫

  有一定行情的,如果这样卖的话,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买的这些都能做成笔卖出去吗?

  消费者:能、能。

  文港的各个笔庄和作坊之间已经形成一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基本上没有哪家能制作一支完整的毛笔。笔毛、笔杆、笔盒必须通过相互交易完成订单。每个月的‘笔市’就是最好的交易时机。

  文港毛笔经营者:两口子做,一天大概能做一两百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能卖出多少?

  文港毛笔经营者:这个文港是每圩都要赶集,三天一个集。那也说不定。有的时候卖得会多一点,有的时候卖得少一点。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一般多的时候能卖多少支?

  文港毛笔经营者:一般多的时候能卖一两万元钱一个集。

  这是一位专门生产笔头的卖主,没有任何摊位,仅凭几根竹竿挂上几百支笔头,在市场过道里一站,就迎来了主动上门的买主。

  文港毛笔经营者:这些都是买主。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买什么,看您要交钱,买笔头是吗?买了多少钱的这次?

  消费者:买了多少钱的,我们老成交,有时买一千多元钱的,有时买几千元钱的。

  笔头是最核心关键的交易区,低则几元,高则上百。档次不同,价格不一。一些苛刻的买主,经过多年筛选,总会长期固定一两家合作伙伴。

  消费者:三元钱左右吧。做工比较精细。样子比较好。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买过去要做什么?

  消费者:我买过去送给老书法家,老客户了,常常在这里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次要买多少?

  消费者:买个几百支吧。

  多年积累早已使这里成为全国毛笔制品的集散地,每次笔市交易虽只有半天,但交易额高达600多万。见惯了天南海北的客商,文港人的脸上总是流露出不温不火的从容。

  文港毛笔经营者:生意就是北京人老到这里,搞得一下挺好,生意很火。

  只要你眼明手快,就能在这儿淘到全国各地上好的制笔原料。就拿这出自四川、湖南的罗汉竹来说,到了这就能做成颇有艺术范儿的笔杆。

  文港毛笔经营者:这样的单价一百元左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是一根是吗?

  文港毛笔经营者:嗯,一根。老人这个好一点的做拐杖用。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做毛笔的话,一般能做多大的毛笔?

  文港毛笔经营者:一般这个来做20口径左右。

  景泰蓝、红酸枝、木制品、竹制品、几十个品种琳琅满目。这里面最有特色的要算目前炒得火热的红香妃。

  文港毛笔经营者:红香妃,粗一点的。越老的越名贵。比较晶莹剔透的,比较珍贵。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贵的话是什么价钱一根?

  文港毛笔经营者:贵的它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东家买笔头,西家买笔杆,再配上精美的笔盒、笔架。不出市场。所有关于毛笔销售的制品都能在这一并配齐。

  从笔头到笔盒,文港毛笔市场货品齐全应有尽有

  文港秋水毛笔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耀胜: 全国各地的材料都在我们文港街聚集,用一句话就是讲“笔不到文港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

  朱耀胜定完货后,匆匆地往自家工厂赶去。前不久他刚刚得知了一个利好消息。教育部下文要求中小学恢复书法课。这意味着亟待开拓的大市场。为了应对原料紧缺和蜂拥而至的订单,他正尝试用尼龙纤维代替传统毛料。

  文港秋水毛笔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耀胜: 从原材料、资源上,这就是很欠缺,现在说实在话,我们现在要环境保护,一些动物毛就不能用了,包括一些珍惜的动物。原先是也用,现在是不能用了。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就找一种能够替代这种毛。

  除了制笔工艺的改进,他们远远不满足隔三差五的笔市交易。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们把毛笔店开到了淘宝。

  文港秋水毛笔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李国辉:吉林,云南的,这里都有的,还有河南,基本上是全国各地。我们是刚开始,已经搞了半年,搞了半年,大概月销量大概有一百万(元)左右。

  在朱耀胜的工厂里,几十个工人正在赶制销往云南的订单。毛笔的工艺要求配料严谨、制作精湛,必须经过压材、配料、取毛、梳麻等120多道工序才能成型。这位来自周坊村的农民已经成为厂里的一级技师。

  文港秋水毛笔有限公司的制笔工人们在加班加点地赶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能不能透露一下呢?不是特别隐私的话,一个月的收入有多少?

  文港制笔技师:有三四千,四千,还可以的,很满意。

  而这位特级技师从14岁就开始在厂里当学徒,每周能做出500多个笔头,是厂里的大师级人物。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文港制笔技师:我(19)52年的,今年按照我们虚岁就63。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做了50年了?

  文港制笔技师:家家户户都做,百分之九十都是做毛笔的。我们这个产业,文港产业就是以这个毛笔为主。

  不需要多少启动资金,利用农闲时间就可以完成备货。文港人以笔为生,仅仅在不足2000人的周坊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传统毛笔制作业,制笔工艺已经传了上千年。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什么价格?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农民周建辉:三元一角五(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三元一角五(分)一个笔头?

  周建辉: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要了你们多少支啊?或者说你们送过去多少支?

  周建辉:一个月签约的三千支。三千支九千九百块钱,一万元钱不到。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除去成本的话,你能赚到多少?

  周建辉:赚到四千多,四五千。

  每月净收入四五千,一年净利润五六万。这些坐落在稻田间的砖瓦楼房都是周建辉这样的农民靠做毛笔赚出来的,更接近市场的是,他们的笔头可以直接出售给北京的一家大公司,这正是进贤县委县政府积极帮助村民、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吸引外地优秀企业进驻文港的做法。

  文港镇农民在自家制作毛笔

  江西省进贤县县委书记万凯:现在政府把在全国最具有这种销售经验的一些销售毛笔的大企业,招商引资到了我们进贤,它对我们进贤原有的销售网络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扩展。

  除了立足本土,文港还有一万多名毛笔流动大军走南闯北,销售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文港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已开设以笔类为主的销售点达5000多个,稳占全国毛笔最大销售份额。

  江西省进贤县县委书记万凯:从业人员有三万多人。它在2013年,它增加的税收就过了一亿元,它在整个这个行业里面,它带动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超过的一千人。就这个产业使得现在整个全镇的人均收入,人均增加了一万元。

  名笔后人传承祖业,引领毛笔文化新风尚

  熟悉毛笔的人,几乎都知道中国四大名笔:上海周虎臣、武汉邹紫光、北京李福寿、湖州王一品。其中周虎臣与邹紫光两支名笔都出自江西文港镇。如今,这两支名笔的后人周鹏程和邹农耕,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让毛笔制作与书法艺术之间,产生了新的碰撞与融合。

  在文港镇街上,凭借周鹏程的知名度,打听他笔庄的方位很是方便,这个两层的白墙灰瓦的小楼,就是被称为“中国笔王”的住处。

  名笔世家周鹏程的笔庄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这样好的毛有毛锋的很少,很难找。再一个我们批的料,这个毛有弹性,做这样的笔,要找到这么长的料非常非常少。

  这支毛笔笔头一尺多长,一斤多重,适合书写大字幅。周鹏程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精工制作,也是迄今为止,卖得最贵的一支。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我现在已经做了两个,一个买的笔头,他自己去搞杆子,买了3万5。

  周鹏程8岁开始学艺,十几岁就开始带着自己制作的毛笔前往外地做推销,但总被泼冷水。不甘心被比下去的周鹏程开始拜会各地的书画名家试笔,请求对方提出意见,然后再回家对照传统工艺进行改进。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周鹏程制作的毛笔逐渐被认可。这时的文港毛笔产业也在他的带动下有了起色。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像这支笔是九尾狐的。九尾狐。(九尾狐)背(架)上的几根毛,黑的做的,它这个毛,现在毛就好几万元钱一斤,七八万元钱一公斤,还很少。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单支是什么价格?

  周鹏程:单支我这个也要一万七八。

  周鹏程解释说,现在很多人用笔,其实并不懂笔,就拿毛料来讲。狼毫其实是黄鼠狼的尾毛;羊毫也不是蒙古草原上的绵羊毛,而是江浙一带的山羊毛。在毛笔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兼毫——就是狼尾和羊毛按一定比例混合。笔性的判断影响最终的书写,它首先取决于笔头上使用的材料。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选毛以后要批料,你这个料批的好,很听话,它想不到的效果毛笔里边都会帮它出,有灵气一样的。你做得不好,批料批得不好就死了。

  正是在周鹏程做笔越来越有灵性和感觉的时候,他从朋友那接到了一个大单。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就说你给我做两套笔,我寄到北京两个朋友。但是你千万不能把江西的面子丢掉了,

  周鹏程开始选料,上好的羊毛每斤收购价格高达4万元,从几十只山羊身上只能收到1钱做笔的好毛,仅够做七八支毛笔。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它那个是羊颈部上的毛,它那个毛是什么呢,锋长,毛锋很长,但是毛根很粗。

  让周鹏程没有想到的是,用他毛笔的竟是书法大家尉天池。尉天池用笔无数,对毛笔非常挑剔,但这支笔用起来却得心应手,他欣然为周鹏程题赠“中国笔王”的书匾。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三天以后他就过去了,然后他就给,写下一个中国笔王

  书法家尉天池亲自为周鹏程题写“中国笔王” 的书匾

  “让最专业的人试笔,生意才做得开。”中国书画家协会李宝善、周慧珺、中国书法院院长管俊,都在使用周鹏程的毛笔后留下墨宝,大加赞赏。试笔中,平动,提按、绞转,笔头都不会开叉、扭毛,最关键的就在于这切料时的刀功。

  文港著名制笔人周鹏程:这个刀如果是没有切好,做出来的笔,有很多毛,它写字就偷懒,不干活的,你如果是切的好,它写字的时候每根毛都在工作。

  凭借着万毫齐力的刀功,周鹏程每年售出两三万支毛笔,收入近百万。成了当之无愧的致富带头人。而另一位少壮派代表李小平,则保持着更为新锐的风格。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制笔师李小平:这个是一个纯的紫毫,紫毫就是野兔毛,最顶级的那种毛,这个你看它样子跟普通笔就不一样,它是这个样子的,粗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所以它只能写小子,如果写下来它可能有点晃动。如果这么一套的话,大概在一万块钱左右。

  求新、求异,艺术与高附加值的结合是李小平的制笔追求。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制笔师李小平:它这个是做的工艺就别具匠心了,这是一根笔,然后这里面还装了一根,这是第二根。就是笔中有笔,它其实还有一个就是第三根毛笔。

  李小平一直在潜心研究,文港毛笔应该在当下走出一条与工艺美术嫁接的新路, 凭借这个思路,他创作的一款毛笔登上了保利的春拍。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制笔师李小平:香妃竹的,这个是一个笔帽,笔帽稍微稀奇一些,它是把它劈成几半,这里是劈成五半,然后把它做成一个伞状的东西,它这个技能就是透气。

  文港毛笔上了拍卖会,一炮打响。一支就拍出了两万多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一年大概有几支直接可以到拍卖会上?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制笔师李小平:像这个是上保利的春拍,拍了两支笔吧,我们正常要拍的话,十几支笔能拍。

  就在李小平勇攀艺术高峰的时候,另一位文港人邹农耕则潜心收藏研究,搞起了毛笔博物馆。

  邹农耕是中国四大名笔邹紫光阁家族的后人。在他布设的展馆中,收藏了自元代以来的毛笔和解放初期全国各地“文房四宝”生产厂家制作的毛笔实物。

  江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邹农耕:这支笔非常好,它是用狼毫做笔柱,用上等的羊毫做外披的,我们叫做披毫。如果在民国时期,像这支笔,它的售价大概在1块银元左右,1块银元用我们现在的价值来说,这支笔大概在8到9百元钱。

  众多毛笔中,邹农耕最为珍视的是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所赠毛笔。任老先生用此笔亲手为博物馆题字。发扬传承文化的共同体心愿,让两人成了忘年之交。

  江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邹农耕:现在投入的这个资金已经投入了2700多万,我是倾其所有,倾我个人所有,全部投到这里边了。

  文港众多名笔名家的文化抱负,激起了当地政府的产业雄心。文港镇已制定了文化产业园发展总体规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个文化新城,文化产业产值将突破60亿元。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志群:现在正在打造一个笔都文化园,这就是它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通过笔都文化园来逐步地提升它的质量,来达到它量的扩张,使这个文笔能够真正转化成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支柱的产业。

  在文港毛笔的带动下,产业链条得到更大延伸。拿到工艺美术界“百花奖”的周信兴,开创了毛笔微雕艺术,被刻上微雕的毛笔,价值比普通毛笔翻上几倍。以此同时,字画收藏经营队伍也渐渐兴起,从业者1000多人。文化市场更为多元化、专业化。

  周信兴将微雕元素融入毛笔,大大提升了毛笔价值

  江西省进贤县县委书记万凯:进入市场,促进聚集,我们政府正在投资三亿元建设文港毛笔专业市场和精品街区,我们准备让文港镇成为全国笔产业的生产销售的集散地。

  从县委书记的话里,我们听到了一种自信。这样的自信来自于文港毛笔的产业传承,更来自于对传统工艺进行的创新和质量提升。现在,文港毛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产业优势,但在文港人看来,这只是印好了名片。他们要打开的是外面更大的市场。

  文港开拓硬质笔产业,积极打入国际市场

  文港镇制作毛笔的历史有1600多年,而今天的文港,已经把产业进一步扩展到了钢笔、圆珠笔等系列文化用品领域,也形成了特色产业群和产业链。目前文港已拥有全套的金属笔生产制作能力,并创立了90多个系列钢笔、圆珠笔名牌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美十几个国家。

  吴胜华出自毛笔世家,祖辈都做毛笔,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市场推销则遭遇了这样的状况。

  派利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胜华:就是推销员就发现,光卖毛笔越来越难卖,但是钢笔人家拿钱,就是你货一给,就是你还没有给货,就可以签合同先付定金给你。

  看到有这么好的销路,吴胜华准备尝试销售钢笔。但那时他们并不具备生产能力,只能东拼西凑,从各地买原材料组装。

  派利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胜华:到浙江那边去买材料,自己回来组装。但是到那边去买材料,也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因为他们跟大公司做的,所以优先要准备给它,优质的也给它,优质优价给它,我们都是拿的都是高价、低质的次品。

  花了大笔的钱,买到的竟是残次品。无奈之下只能自己来研发,可是以做手工毛笔出身的文港,没有一台机械设备可用。

  派利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胜华:笔嘴看上去它形状是很简单的,我们整个文港没有半点工业基础。那个时候整个文港找不到,找不到一台这种,你可能带电动,那个十多年前没有一台(机器)。

  没有设备,就要请到能生产设备的技术人员,那时的文港没有任何生产硬质笔的名气,很多答应赴约的技术员最终又纷纷反悔。

  派利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胜华:我们开始的时候,上海的师傅要来的,我们特意坐车,那个时候车又比较慢,特意坐车赶到上海。到那边去,不行,马上又打电话从其他地方想办法。然后听说,广东有然后又联系从那边,又坐到广东。

  历经十多年的周折、反复,文港硬质钢笔从无到有,最终逐渐站稳脚跟,并达成了与英雄、永生等品牌的合作。而另一群人远不满足在国内的销售,李中华就是其中一位。

  南昌保利文具有限公司李中华:有一个客人亲自找到这里,好象是法国的客人,亲自找到这里,当时带了一个翻译,亲自找到我这里,在这个工厂住了有六天。

  那是李中华第一次拿到几百万的大单,也是第一次开始接触国外先进笔厂的管理理念、运营机制。

  南昌保利文具有限公司李中华:您不提升的话,您这个产业就会淘汰,你这个企业就会落后,人家外国人也在前进,我们为什么不能前进呢?

  为了尽快与国际品牌接轨,李中华直接用高薪从派克笔业聘请了三个技术人员。李亚莉就是其中一位。她很爽快地就职了。直接从深圳来到了乡村。

  南昌保利文具有限公司品保部李亚莉:我自己认为,从两个发展趋势来说,比我在派克的发展趋势大一点,这样子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为什么下这样的结论?

  李亚莉:因为我在这里待着有这个感觉吧。

  李亚莉告诉我们,她更为看中的是文港制笔聚集地的人气和影响力。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各类硬质笔连年斩获上千万的订单。

  南昌保利文具有限公司李中华:这是香港,广州展,琶洲馆,每年像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我们每年都会到那里参展。这个是法兰克福展的时候,这是香港展。

  在李中华的中性笔逐年出口德国、英国、加拿大的时候,文港硬质笔的产业集群也颇有成效。它已形成笔类制造、制笔零配件、制笔模具加工的完善体系。大有赶超毛笔之势。

  江西省进贤县县委书记万凯:整个文港现在它覆盖到了,从毛笔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还延伸到了钢笔、中性笔和油画笔和化妆笔等更宽的领域。到现在文港镇的毛笔,在全国市场接近70%的分量,金属笔也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的分量。

  文港的文化用笔已形成五大系列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各类油画笔、陶瓷笔、绘彩笔的产业延伸。它已成为江西省制笔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基地,并入选“南昌城市名片”。

  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志群:整个文港这个企业和作坊已经达到了三千多家,它吸纳的劳动力,就我们这个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三万多人,年销售额已经到了41个多亿。在我们打造这个美丽的秀美乡村的同时,怎么样更好地把文港的产业特色,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好,成为我们特色小镇,全省每个中心镇的示范样板。

  【半小时观察】 创新让传统发展更有力

  文港镇制作毛笔的历史已经有1600年。 无论是名家后代还是普通的制作者,仍在不断尝试用各种办法来推陈出新,要让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再放异彩。如今,当地的毛笔产品已经发展到八大类、上千个品种。这样的传承,不仅保护了他们制笔文化的传统优势,更提升了其传统工艺的品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在保持传统的毛笔工艺优势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产品。金属笔、中性笔、圆珠笔、油画笔等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笔乡经济的重要支柱。这样一种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理念,让充满传统色彩的中华笔乡,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再次抢占先机。其中的经济眼光和文化情怀,值得借鉴。

文具网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收集\行业专家投稿\本站编辑撰写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2012-2023 爱文具网 www.iwenj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浓香型白酒 冀ICP备15021849号